有一種很擅長“卷”的動物,它的名字叫“盤羊”。
盤羊的角,是向下向內螺旋生長的,螺旋著向腦袋的方卷過去。這對神奇的角,雖然會幫助盤羊抵御外敵,但隨著年齡慢慢增長它們也會一點點穿破主人的頭顱將自己刺死。
我們目前面臨的情況也大抵如此。在天津人眼里大餅能卷一切,在小譜君眼里中國人能卷一切。
國內企業卷、老板卷、員工卷,過度的內卷導致市場“發育不良”。進口品牌已經遙遙領先,我們還在后面邊擠邊打,結果就是越打對手跑的越遠。
今日分享程小衛先生這篇文章,告訴你國產儀器卷誰才能長久的生存。
《國產科學儀器要從“內卷”走向“外卷”》
作者:程小衛
我曾經也天真地認為“抄”、“拿來主義”、“逆向工程”或許是科學儀器國產平替的一條捷徑之路,而三年多的時間一路走來,前后左右環顧四周,可以斷言:非也?。?!
閉門造車、完全模仿的諸多國產科學儀器公司研發,其實是集成式的產品組裝廠。諸多技術“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”;諸多難題沒有意識要端到端地實現機、光、電、軟和應用需求端的聯動;諸多急功近利的做法就像枷鎖一般束縛了研發人員走出去、或停留在ppt上。
再向左向右看國外進口產品,不僅僅因為已經做了很多年,積累了很多經驗教訓,更重要的是市場認可度也很高,通過很多代的技術更替,那些細枝末節的“坑”早已填平,技術非常成熟的同時,正在結合當下工業5G、AI人工智能、IoT物聯網技術讓科學儀器更加智能化、自動化、時尚化。
再回看自己,國內科學儀器這種集成式研發、產品組裝廠,就陷入了“你也可以造,我也可以造”的境地;就陷入了內卷式競爭的境地。一座青島城,從某一兩家公司,一種離子色譜產品,衍生出來二十多家同質化公司。那該怎么辦呢?既然大家做的東西都一個樣,你先進入市場的,為了拼得過你打得過你,那我就比你還低的價格,甚至到后面入場者,不賺錢也要賣啊。
科學儀器這個賽道里,相較于外企我們都是后來者,現在每個產品賽道都有行業領先者,類似色譜、質譜大產品,第一家模仿的可能可以喝點湯,第二第三第四家模仿的可能可以依次吃點不同部位的骨頭,第五第六家模仿的可能就只剩骨頭渣了,再后來者呢?還有什么可以剩下的呢?可能什么都沒有了。
“Think different”是喬布斯給蘋果公司確定的戰略。差異化戰略應用到科學儀器行業上正迫不及待,科學儀器現在要做點不一樣的,不能按照國外的技術路徑去研發,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在哪里呢?
前兩天,有幸在合肥接待了藥明康德子公司明捷醫藥的董事長CEO顧凱總,顧總分享了,“AI人工智能技術可能是科學儀器彎道超車的關鍵路徑”。我無比認同,就像汽車行業,當我們很難在燃油發動機技術上去分得BBA的市場份額,伴隨著比亞迪仰望U8、蔚來ET9、問界M9的接連上市,中國自主品牌在智能電動汽車的新賽道上不斷突破產品價格的“天花板”,中國新能源汽車步入“豪華時代”,網友戲稱,“再不努力,真的只能開BBA了”。
再反哺到科學儀器行業,大家可以看看華大基因的發展路徑,通過并購國外技術路徑不一樣的產品,不重復研發相同的產品,不陷入相同技術路徑的儀器內卷中去。
二代測序行業,試想一下,如果當年華大基因也是選擇買Illumina的設備回來,拆機然后進行逆向研發,那么現在Illumina還是最賺錢的基因測序儀器公司,沒有可以撼動的國產替代者。
所以,國內科學儀器起步比較晚,很多方面都沒有人才,要從“內卷”走向“外卷”,走出去,并購國外儀器公司的優秀技術,落地本土化的生產和制造,可實現平替。